《摔跤吧!爸爸》最近大火,阿米尔汗在里面饰演的爸爸到底是穷爸爸,还是富爸爸?
很多人会说,当然是穷爸爸,这还用说吗?看看那破旧的房子、简陋的家具、朴素的衣着,甚至连个鸡肉都买不起,要忽悠人家卖鸡肉的搞“天使投资”,最后还是在全国摔跤冠军残留的一身肌肉和武力值的影响下,才让卖鸡肉的半卖半送了。
事实果真如此吗?片中的爸爸是个警察,如果观影仔细的话可以看到一开始爸爸和另一个邦冠军的摔跤对决就发生在警察局。虽然爸爸最后因为要全心陪女儿训练辞职回乡下了(这个情节在国内的删节版中删掉了),但是在妈妈是家庭妇女的情况下,几个女儿能心无旁骛的练摔跤,正是因为爸爸为家庭提供了稳定的物质来源与基础。
许多人可能会不屑一顾,一个普通警察算什么呢,既没有豪车美宅,也没有爱马仕LV,不过是屌丝一枚嘛。就像许多农村和小城镇出生的孩子到了大城市总是会叹息自身家庭的贫寒,殊不知许许多多的孩子因家境被迫辍学,连上大学的机会都没有呢。剧中的女儿们,嫌条件艰苦,不愿训练,却不知这种可以专心摔跤的机会是她们的爸爸所求之而不得的。
在爸爸获得全国摔跤冠军后,爸爸的父亲(也就是是女儿们的爷爷)对爸爸说:“虽然你是摔跤冠军,但是有什么用呢,冠军不能带来钱,现在有个工作机会你还是去吧。”无奈的爸爸放弃了摔跤的梦想回到镇上当警察。彼时,爸爸才19岁,从实力上看,如果他的父亲有能力供养他继续摔跤的话,他绝对有可能代表印度取得英联邦运动会甚至奥运会的摔跤金牌,成为民族英雄,而不是早早退役,沦为一个肥胖而早衰的普通小职员。
这一切的原因不外是因为他的爸爸是一个彻底的贫民,其资源不足以支撑起自己儿子的梦想。这或许就是许许多多贫困家庭孩子的悲哀,你只有解决生存问题,才能谈得上理想。
由此对比,两姐妹还算是幸运的,她们的爸爸虽然只是个普通警察,但拥有了养活一家六口,让他的孩子一心一意练摔跤的能力。
美国第二任总统亚当斯曾说:“我必须研习政治与战争,于是我的儿子能有自由学习数学和哲学。我儿子学了数学、哲学、地理、自然、历史、造船、航海、商业和农业后,我儿子的儿子才有机会学绘画、诗歌、音乐、建筑学、雕塑、挂毯和瓷器。”
成为国际冠军的两姐妹,一旦结婚生子,她们的子女自然可以选择任何他们想要选择的道路,实现他们心目中真正的理想。哪怕是绘画、诗歌、音乐那些形而上,短期内无法有效益的学科也一样。因为他们的祖辈和父辈已经用自己的努力跨越了贫困、温饱两条杠杠,为他们提供了更好的经济基础,所谓“三代出一个贵族”不外如是。
人生就像一场接力,财富与阶层的积累是场代际传承的马拉松。网络上流行过一句话,我用了十八年才可以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许多人说这句话听起来很悲哀,事实上能说这句话的人应该很骄傲才对,因为他用了十八年就追平了别人父母一辈子的努力。
有人批判这部电影体现了父亲对女儿的压迫,是“男权社会”的糟粕。殊不知作为刚刚解决温饱家庭的孩子来说,出人头地才是最大的理想。屁股决定脑袋,早已解决温饱实现小康的小资们才是典型的“何不食肉糜”。
那仅仅因为爸爸是个警察,能为女儿摔跤提供经济基础就能说他是个富爸爸吗,也不尽然。片中的爸爸并非权贵,只是小职员一枚。他能给女儿们提供的也仅仅是温饱而已,全印度有千千万万个足以温饱的家庭,为什么只有他的女儿实现了冠军的梦想,走上了人生巅峰。
这里面除了经济的影响,恐怕更多地是眼界的差异。爸爸虽因家庭原因早早退役当上了小职员。但他曾经获得过全国冠军的过往却使得他拥有了超过一般温饱家庭家长的眼界。平庸的生活只能消磨他的身材,却抹不去他曾经的人生经历,这是刻在骨子里的东西。有时候“寒门难出贵子”不仅仅是因为经济上的鸿沟,更多是父辈眼界上的差距。
英国有部纪录片叫《56UP》,导演选择了14个不同阶层的孩子进行跟踪拍摄,从7岁开始,每七年记录一次,一直到56岁。纪录片末尾,到这些孩子56岁的时候,基本都重复了父辈们的人生历程。几个上层阶级,从小上私立学校的孩子上了牛津大学,毕业后从事精英行业,过着优渥的生活,受人尊重,家庭幸福;中产阶级的几个孩子也上了大学,有了体面的职业,依然稳定地处在中产行列;而那几个来自底层社会的孩子,极少能上到大学,从事的也是普通的服务性工作,常与失业相伴。
事实上,即便是英国的底层社会,也基本是衣食无忧的,物质生活最起码不比摔跤中的姐妹们差,为什么他们没能考上大学,实现阶层跨越。最根本的还是家庭环境与父母的眼界的影响。
这也是恢复高考之后几年,大比例中上阶层与知识分子子女考入大学的原因。虽然因为政治因素,大家打破了阶层的界限,物质生活相差无几,但其固有的家庭惯性与父母的眼界,使得这些家庭的孩子们一刻也没有放弃自己的学习,一旦时机来到,更容易脱颖而出。这种因父母的职业和眼界所形成的路径依赖,是孩子们难以打破的魔咒。
回到影片本身,为什么村里人要嘲笑爸爸的梦想?因为他们从未有过梦想。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祖祖辈辈皆是如此,不知他途。为什么爸爸要鼓励女儿们实现梦想,因为他窥见过更大更美好的世界,所以不甘心让女儿们沉沦。
人生最大的世面就是:能享受最好的,也能承受最坏的。有的人即使匍匐泥泞,仍不忘仰望星空。这一点摔跤中的爸爸做到了。而这也正是他指引女儿们笑到最后的关键。
有了经济基础和前进的眼界,爸爸带领他的女儿们开始了摔跤生涯。然而,这是在妇女地位低下,童婚盛行的印度北部农村,爸爸所遇到的阻力可想而知。
先是被村民嘲笑讽刺,一家人被当成怪物。后来因为要吃鸡肉补充营养被妻子赶出厨房。连女儿们也不理解自己,搞一些故意拨错闹钟、弄坏灯泡等非暴力不合作的小花样。到了摔跤场上一向受人尊敬的爸爸被守门人冷嘲热讽地挡在了门外。为了一块摔跤垫四处求人,最后不得不用床单代替。为给失利的女儿训练加餐,受尽了国家队教练的冷眼……如此种种,换一个意志力平常的普通人,早就半途而废了。但父亲没有,坚韧不拔这种精神在他身上发扬到了极致。他对一切充耳不闻,只朝着心目中的理想前进。
村民的耻笑、妻子的不理解、官僚的昏庸都不能阻挡他的脚步。他甚至为了陪伴女儿训练,辞去了警察局的工作回到了农村种地。要知道警察的薪金虽然不高,但对于落后村镇的村民来说,这份体面而稳定的工作已经是梦寐以求的了。
正如歌中所唱“谁人定我去和留,定我心中的宇宙,只想靠两手向理想挥手”。爸爸把女儿丢到水里去让她们自己游上来,正是想告诉她们,谁也救不了你,除了你自己。而这种意志和精神正是女儿最终逆袭夺得金牌的关键。
“泰山崩于前而不变色,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只有心中有理想的人才能视外界的影响如浮云,一心一意只朝着目标而前进。
而大女儿在进入国家体育培训中心后,面对繁华的花花世界,迷失了。她开始嫌弃爸爸的训练方法过时而老土,开始摈弃爸爸的精神,放松对自己的要求,留长发、吃油炸食品、迷恋逛街和购物……。全国冠军的光环让她飘飘欲仙,她开始享受生活,却不知生活已悄悄地向她露出狰狞的爪牙。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国际大赛上她屡次失利,首轮淘汰。谁也不再看好她,包括她自己、教练对她的要求成了“不要输的太难看”。
唯有爸爸没有放弃。他背上沉重的包裹来到陌生的城市,住进了简陋的出租房,五点钟开始训练,亲手烹制营养餐……不知退缩为何物,永不言败的爸爸重新成了女儿的精神支柱。每次大赛上爸爸的身影就是女儿的定海神针。
她重新开始过关斩将、所向披靡。当她最后获得国际冠军时,爸爸对她说:“你是我的骄傲”。然而在女儿的心中爸爸才是她们最大的骄傲。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成功光环的背后总是布满荆棘和挫折。有人退缩了,从此泯为众人。有人踏歌而行,虽然满身血汗,却能摘取最后的皇冠。
“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爸爸是一个真正的勇者。是一个真正的富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