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至26日,济南中院对薄熙来受贿、贪污、滥用职权案进行了公开开庭审理。此次庭审,不管是前所未有的公开程度,较为突出的法庭对抗,还是法官良好的庭审驾驭能力,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公开审理薄熙来案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启示,引发了一些思考。
一、公开审理薄熙来案的意义
薄熙来是2008年以来中央查处的级别最高的官员。对薄熙来案的依法、公开审理,是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目标的具体实践,意义重大,必将成为中国司法审判、法治建设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1.公开审理薄熙来案是中央反腐决心的集中展示。薄熙来作为前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对他的公开审理,表明了我党反腐败的坚强决心和鲜明态度,凸显了我国深入推进依法治国的坚定信心。当前,反腐败斗争的严峻形势时刻提醒我们,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在法治国家,任何人都没有法律之外的绝对权力。各级党员干部行使权力都必须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自觉接受人民监督。一旦违法违纪,走上犯罪的道路,无论是谁,都将无一例外地受到法律的惩处。同时,也为广大党员干部敲响了警钟,必须坚决维护党纪国法的权威,筑牢反腐防线,自觉保持“为民务实清廉”的本色。
2.公开审理薄熙来案是依法治国理念的充分彰显。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一个重要基础,就是整个社会都在法律框架内良性运转,每一个人都能从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受到法律的有效保护。任何犯罪嫌疑人,只要法院未判决定罪,他的合法权利都应受到保护。在庭审中,整个过程都严格按照法律程序进行,薄熙来被给予了充分发言、充分辩护的机会,保障了其维护自身利益的权利,不仅体现了新刑诉法对人权的尊重和保障,而且还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整个庭审过程始终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依法治国理念和法律至高无上的神圣地位得到尊重,也为司法树立了一个全新的开放、开明形象。
3.公开审理薄熙来案是司法公开原则的全面落实。最高院周强院长曾指出:“让当事人在审判过程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必须摒弃‘司法神秘主义’,全面落实司法公开原则。”司法公开不仅是人民法院落实宪法公开审判原则的必然要求,也是人民法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的充分保障,更是人民法院接受社会监督的有效方式,还是人民法院实现司法功能的重要途径及提升司法公信力的有力举措。在薄熙来案的庭审中,首次采用了微博直播加庭审记录公开的模式,公开程度、公开范围均前所未有。一起原本高度敏感的案件,一起原本充满谜团的案件,在高度公开的审判之下,变得是非分明,水落石出。全面落实司法公开原则,主动向社会公开一切可以公开的内容,有助于提高司法透明度、保障公众知情权、强化司法监督、优化司法环境。
二、公开审理薄熙来案的启示
公开审理薄熙来案件,不仅充分满足了公众对重大案件审理过程和细节的知情权,而且也从一个侧面强化了人民法院依法独立公正审理案件的形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人民法院要牢牢把握司法为民公正司法主线,主动回应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关切期待,维护司法权威,推进公正司法。
1.昭示了法治的进步和方向。对薄熙来公开透明的审判,进一步体现了十八大报告中从严治党的根本要求和依法治国的执政理念,以及建设廉洁政府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鲜明立场和坚定决心,极大地增强了民众对法治的信心,说明法治确实有了长足进步。“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作为体现国家法治的重要标志,其价值必须通过一件件具体的案件去实现。公开审理薄熙来案是党中央向人民兑现“打老虎”的庄严承诺,是持续张扬和放大“正能量”、体现民主法治精神的重要举措。坚持公正、公开、透明,体现程序正义,并最终实现实质正义,这无疑是法治的巨大进步和发展方向。
2.推动了人权的维护和保障。一直以来,因犯罪而被追究刑事责任的犯罪嫌疑人,其人身权利往往得不到有效保障。这种有罪推定思维,导致了在判决前很少把犯罪嫌疑人当作一个无罪者对待,其人格受歧视人权受损害较为普遍。在薄熙来案件的审理中,薄熙来充分行使了辩护权,而且也没有穿囚衣载手铐站在法庭上,这正是一种无罪推定的办案思维,切实体现了对犯罪嫌疑人的人权保护。不管判决结果如何,薄熙来案的审理所体现的人权保护示范意义,不仅让庭审赢得了各方的尊重与信任,而且也极大促进司法领域人权保障机制的建立与完善。
3.维护了司法的中立与公正。中立听讼、居中裁判,是法官审理案件的基本准则。法官的庭审态度令诉讼当事人尤为关注,其言行可能会让当事人对案件的处理结果产生合理怀疑。薄熙来案庭审时法庭秩序井然,连被告人都感到满意,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法官中立公正的司法态度。法官在庭审中始终成熟老到、严谨娴熟地驾驭庭审,严格按照诉讼程序来审理,充分运用证据规则来判断,准确援引法律规定来裁决,表现出不偏不倚、秉持中立的态度,有利于充分尊重和平等对待民众的诉权,也有利于提升司法公信力,使司法行为更加规范,裁判结果更加公正,案件执行更加有效。
三、公开审理薄熙来案的思考
公正司法是法治中国建设的重要环节,是中国梦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公正司法的落脚点,集中体现在全面的司法公开、个案的公正审判、过硬的司法能力等方面。对照薄熙来案的审理,全市两级法院要以积极的态度,认真反思过来的工作,按照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要求,改进薄弱环节,进一步提升司法公信力。
1.要正视问题,冷静查摆不足。在薄熙来案的审理中,全面的庭审公开,法官娴熟的庭审驾驭技巧、准确规范的庭审用语以及客观中立的司法态度等都备受各方肯定。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要始终保持清醒与冷静,以这次庭审为标尺,认真查找自身在司法审判工作中的问题与不足,更加准确理解和把握法律的精神实质,并将其他法院的好经验、好做法吸纳转化为我们的具体工作举措,成为推进各项工作的动力。要立足审判实际,研究具体措施,完善庭审规则,全面落实庭审公开,着力提高法官的司法能力,改进审判工作。
2.要对照要求,推进司法公开。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司法公开至关重要。特别是在当前法院服务大局的要求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期待不断增强、法院公正司法的任务愈加繁重的现实情况下,我们更要积极、主动、全面、依法推进司法公开。不仅要敞开法院大门,还要创造和利用好多元的司法公开载体;不仅要公开庭审过程和结果,还要公开裁判依据和理由;不仅要公开案件审理,还要公开法院的其他审务工作。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法院开放日、人大代表听审评议案件、庭审网络直播、裁判文书上网等制度,让公众近距离接触司法。通过公开公正审理每一个案件,提升司法公信力,维护和实现公平正义。
3.要积极探索,完善工作机制。要进一步强化以人为本的理念,一切司法行为都要围绕维护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来开展,最大限度地实现当事人的实体权利,既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保护他们的财产权、名誉权等合法权利,又要在诉讼过程中保护他们的辩护权和上诉权,让各方当事人都感受到司法的公正。要优化司法职权配置,深入推进审委会工作机制改革,全面推行量刑规范化和案例指导制度,进一步规范自由裁量权,推进权力运行公开化、规范化,夯实公正司法的基础。要加强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着力构建全覆盖的案件信息数据库、数字法庭、电子档案管理和裁判文书纠错等系统,积极推进网上立案、远程视频庭审、网上查控等工作,提高司法效率,促进公正司法。要努力完善司法政务管理机制,确保审判执行工作安全有序开展。
4.要锻造队伍,提高职业素养。最高人民法院周强院长在7月份召开的全国法院队伍建设工作会议上指出,人民法院要以加强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三化”建设为方向,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法官队伍。全市两级法院要狠抓队伍建设,促进队伍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要紧紧围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相关要求,及时纠正、整肃各种不实、不公、不廉的作风和行为,促进廉洁司法;要以正规化建设为根本,推进人员分类管理;要以专业化建设为基础,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业务培训与岗位练兵活动,增加法官学和训的机会,提高广大法官的司法能力;要以职业化建设为关键,广泛争取各方支持,完善职业保障,加强基层基础工作,焕发队伍建设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