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审判研讨
庭前调解策略研究
分享到:
作者:刘晓芬  发布时间:2008-12-30 09:06:28 打印 字号: | |
  提高审判工作效率,减少当事人的诉累,及时化解纠纷,减少信访量,使案件繁简分流,实现审判提速,是当前法院所面临的重要工作。做好庭前调解工作可以缓解人民法院的审判压力,有利于当事人自觉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取得较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作为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人员,笔者拟结合审判实践,就庭前调解的策略问题,略谈己见。

  一、庭前调解的概念

  庭前调解,即法庭审理前的调解,它发生在诉讼的初始阶段,在被告应诉答辩后,开庭审理前进行。即开始于法庭正式审理前的准备阶段。

  二、庭前调解的适用

  虽然说庭前调解有利于减轻人民法院的审判压力,但并不是所有的案件都适合于庭前调解。那么,庭前调解究竟适用于哪些案件呢?庭前调解的适用范围可限定于案情较简单、标的额较小的民事案件,接近于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当然也包括一部分适用普通程序的案件。具体说来,庭前调解的适用条件有二:其一,案件事实清楚,法律关系明确;其二,双方当事人自愿同意调解。

  三、庭前调解的策略研究

  要成功地进行庭前调解,光靠讲解法律条文是远远不够的,还要讲究调解艺术,善于综合运用心理学、社会学、演讲学等多学科的知识,充分发挥调解的各种技巧,才能达到成功调处的目的。笔者认为,庭前调解的策略主要包括以下以个方面:

  (一)充分了解案情是基础

  接到一个民事案件以后,如果我们欲进行庭前调解,那么,我们就必须首先对案情有一个准确而充分的了解。如果不弄清楚案情,则很难把纠纷解决好。在调解过程中,应注意摆正位置,保持中立姿态,充分尊重双方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对他们的诉讼主张和理由给予同等到的关注。在积极引导当事人充分举证、质证、查找事实、明确责任的基础上,将自愿同意调解的意见表达在法庭上,为当事人在实体和程序上按自已的意志处分权利提供充分条件,使当事人的意思表达更为真实准确,防止违法调解和强行调解的发生,保证了调解工作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二)细心调查原因是前提

  伟人毛主席曾经讲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深入调查是调解成功的前提。调解工作也是一样,不能单听一方诉说,只有深入调查,掌握翔实的第一手材料后,才能在调解时有理有据,避免说话授人以柄,处于被动局面。如邓某与周某离婚纠纷一案中,我们在受理该案之后,向当地人民调解委员会调查了解得知,自1995年结婚两个月以后,周某一直在外打工,从来没有回过家,也没有给家里寄过钱,老婆生孩子时也未曾回家看望。在调解本案时,一一讲来,使被告暗自心惊。如果不是经过细心的调查,调解时就不可能说得那么准,讲得那么清。在事实面前,周某不得不低头认错,并当庭表示愿意对小孩尽抚养义务。

  (三)因人而异采取措施是关键

  不同案件的当事人,因文化素质和认知程度不一样,往往对问题有着不同的观点和见解。对此,在调解过程中,我们应学会掌握当事人心理活动的本领,根据案件的性质,难易程度和当事人的文化素养,脾气性格等确定调解方案,制定调解策略。如对脾气暴躁,容易冲动的案件当事人,就用温和态度平息当事人心中的怒火,又如在李某与彭某离婚一案中,双方都争着要抚养他们的三岁小男孩,男方人很老实且家庭条件比较差,以后再娶老婆的可能性不大,而女方则非常疼爱小孩且家庭条件比男方优越很多。按照有关法律规定,完全可把小孩判给女方,但我们经过再三思索,没有强硬下判,而是紧紧抓住女方非常磁爱小孩这一心理活动特点,对女方这一优点及时予以表扬鼓励,调动了当事人的积极性,经过我们对两方耐心细致的调解,最后女方考虑到男方的实际困难,愿意将小孩交给男方抚养,而自己则定期探视,从而使案件得以成功调解。

  在庭前调解工作中,只有做到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正确运用法律;做到公平公正,才能保证调解结果的合法性和权威性。只有双方当事人觉得合情合理,公平公正,才会自觉履行协议,我们的庭前调解才是成功的。茶陵县人民法院腰陂法庭将调解关口前移,主动与基层组织紧密联系,邀请纠纷发生地的村干部、人民调解员构建庭前调解联动格局,采取传唤当事人到庭、打电话或上门与当事人沟通等各种灵活、简便、有效的形式进行庭前调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今后,我们要继续发扬这种利用庭前调解令当事人服判息诉的做法,一方面为当事人即时解决了纠纷,另一方面极大地减轻了人民法院的审判压力,何乐而不为呢?
来源:茶陵县法院
责任编辑:纪长云